查看原文
其他

【乌鲁木齐晚报】师生三代接力守护天山野果林


【人物】张钊、廖康、周龙,师生三代人,均为新疆农业大学教授。从1952年至今,他们在果树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天山野果林、苹果抗寒育种、培养果树学科技人才、林果业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他们的使命,是守护和拯救天山野果林,让新疆瓜果香飘四海。


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园里有一片苹果林,这里的许多果树都是用采自天山野果林的种子培育的。


6月30日一早,56岁的廖康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来到这片林子转一转。走到苹果林东北角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旁时,廖康放慢了脚步。这棵树下,撒着廖康的老师――新疆第一代园艺教育家、果树专家张钊的部分骨灰。


正当廖康看着树上的果子有点出神时,他的学生,今年42岁的周龙寻到了这里。熟悉廖康的他,总能在这里找到老师。


60多年间,张钊、廖康和周龙师生三代人,接力研究、保护和拯救天山野果林,促进了新疆林果业的发展。


张钊:用30余年育出抗寒大苹果

让廖康留恋的这片苹果林,树龄最长的已超过30年。“那是先生当年带着我和同学们亲手栽种的。”廖康说。


廖康所说的先生,正是他的恩师张钊。1980年,廖康作为新疆农业大学园艺系第一批本科生入校,遇到了张钊。之后,师生二人在研究、保护和拯救天山野果林的道路上相伴18载。


“让新疆人民吃上大苹果,是先生做的最了不起的事之一。”廖康说,此前新疆并无大苹果,因为苹果的特性是越小越抗寒。


1955年,张钊着手培育大苹果。当时学校条件简陋,冬季室内滴水成冰,张钊都是裹着棉被在油灯下研究。课余,他和学员们开垦荒地建成了30亩试验果园。


苹果杂交后代劣变比例高,同一棵果树可分化出多种后代,成功比例仅有1%。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钊先后从天山野果林等地收集到优质果种6000余粒,经过30多年育种试验,成功选育出耐寒优质新品种73个。如今,新疆乃至辽宁等地仍有果农种着他培育的果树品种。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瓜果之乡。2017年,新疆的果树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是国内瓜果产业大省。但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新疆果树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很少有人进行系统调查,伊犁地区天山山脉谷地中的野果林资源更是无人涉足。


“是先生带领团队摸清了新疆果树资源的家底。”廖康回忆道。


张钊和他团队的调查足迹遍布全疆80多个县(市),初步查明新疆果树资源约900个品种和类型,并且还探明天山山脉有我国面积最大、种类最丰富的原始野生果树林。


同时,在张钊的倡议和推动下,上世纪80年代新疆还建立了塔城巴尔鲁克山野巴旦林自然保护区和巩留县野核桃林自然保护区。


1998年5月25日,张钊辞世,遵其遗训,张钊家人将其部分骨灰撒在他一生眷恋的天山野果林。


廖康:证实欧洲李起源于新疆

沿着先生的足迹,廖康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趟天山野果林。“是先生起了这个头,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天山野果林。”他说。


而天山野果林也总能给廖康惊喜。


以新疆野生欧洲李为例,之前人们一直误以为这个品种产于欧洲。但上世纪90年代,廖康等人用六年时间深入考察天山野果林,寻找到欧洲李的种源,最终证实欧洲李起源于新疆,而且是世界发现的唯一野生种。


天山野果林是苹果、杏、李等多种果树的起源地之一,被喻为野果林活体保存基因库,对现代经济果木的品质改良、优良品种的筛选及分子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几十年来天山野果林大量野生果树枯萎死亡,分布区域面积也在逐步萎缩。“天山野果林分布区域很广,从伊犁河谷到整个西天山都有野生果树分布,可现在,野果林的面积比50年前少了将近一半。尤其是野生欧洲李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0余株,减少到现在的200余株,濒临灭绝。”廖康说。


不过让廖康欣慰的是,目前,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山北坡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与健康调控技术”正在执行过程中,从国家层面吹响了拯救天山野果林珍贵基因库的号角。


周龙:繁育出30多种野果林伴生种

在廖康的学生周龙的心中,每种林果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拯救天山野果林,是自己这辈子必须要做的事。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周龙每年至少有100天穿梭在天山野果林。


新疆农业大学的果树教研室里,摆放着几百盆小苗,这些是周龙和他的研究生团队繁育的野果林伴生种。目前,他们已培育出花楸、忍冬、蔷薇等30多种伴生种。“秋季,它们将被分别移栽到特克斯县和新源县的野果林。特克斯县也正在建设新疆种质资源圃。”周龙说。


“研究野果林是一项公益事业,很难在短期看到一定的经济效益。野果林分关键种,之前还未有人做过伴生种这一块儿的研究。”廖康说,关键种和伴生种都是不可或缺的植物,它们可保持植物多样性。


2003年起,周龙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天山每一条大的沟谷,他还带领团队先后找到天山樱桃不同的野生类型,这些都为野果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帮助。


收集种子,是周龙等人和鸟之间的一场斗争。野樱桃一棵树最多能结十几个果子,但这些果子刚成熟就会被鸟吃掉。为此,每到野樱桃的坐果期,周龙的团队就会进山用网兜把果子包住,等果子成熟了再采集种子。就这样花了几年时间,他们才保住了1000余粒种子。


2013年,周龙在美国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时,曾去了美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那里是世界上收集果树种质资源最全、保护最好的地方,仅葡萄品种就多达3800种。那里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的果树与我们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很接近,有可学习借鉴之处。”周龙说,“我在那还看到了一则宣传语,上面写着‘活着的承诺’,这让我印象深刻。”


回国后,周龙带领团队继续奋斗在保护和研究野果树的路上。他认为恢复天山野果林,还要从果苗抓起,培育伴生种正是方法之一。“这是我们活着的承诺。”周龙说。


近期热文(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江斌伟

编辑:刘诗祥

审校:杜婕

客服官微君:XJAU1952

2018新农大官方新生群:793286163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